医院日常无奈 | 告知了一次又一次人工流产的危害,依然有人以身涉险
诊室里,小刘心情复杂,悔不当初。
31 岁的她到了想要孩子的年纪,备孕至今已经过去了 4 年,却没有一点动静...兜兜转转,小刘最终求助于辅助生殖,但前后四次种植都失败了,在这过程中曾行宫腔镜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。
目前看来,小刘的流产史很可能是导致宫腔粘连的原因。在她 20 出头的年纪,由于未做好避孕措施,还是大学生的她根本没有「为人母」的心理准备,只好行人工流产。然而这一次的意外并未让她引以为戒,即使反复告知了流产对于身体的危害,之后短短一年内,小刘又陆续进行了两次人工流产。
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发,除了性教育、人工流产危害的宣教势必需要再度加强,面对不孕患者时,宫腔粘连的问题也要更加关注。
多次人工流产、刮宫所致的宫腔粘连发生率可高达 20~30%,是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[1]。在辅助生殖治疗中,宫腔粘连可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紊乱,2/3 的种植失败可归结于这一因素[2]。
而对于已经出现反复种植失败(RIF)的患者,可采取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措施,包括宫腔镜检查、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,以及药物调理,例如阿司匹林、雌孕激素调节等[2]。并且胚胎发育缺陷、血液高凝倾向、免疫因素等,也可能导致 RIF 的发生。因此可根据相关因素,制定相应的策略[2]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病例
患者档案: 36 岁女性患者,婚后未避孕未孕 2 年就诊。
相关检查结果:子宫前位,大小 50*30 mm,内膜厚度 3.8 mm,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,左侧输卵管远端上举。
初步诊疗:连续 6 次种植失败,进一步检查发现抗心磷脂抗体 IgM 测定:17.30 ↑ MPLU/ml。
你会做出怎样的判断,给出怎样的方案?患者是否还有临床妊娠的希望?
2022 年 9 月 27 日 17:00~18:15,
我们将通过临床真实病例,对 RIF 的相关临床热点问题进行解答:
● 各项 RIF 临床应对策略具体应该如何施行,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?
● 除了临床应对策略,针对 RIF 的实验室应对策略还有哪些?